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

——记我看过的《一席》最好的演讲

首先,我想问乐器爱好者一个问题:

为什么你要演奏你的乐器呢?

……

吴彤,他作为轮回乐队主唱的身份,我一无所知,而作为笙演奏者,我一下就记得。


在他很小的时候练习这种乐器,经历过焦躁厌烦之后,

有一天,他忽然发现:原来他吹笙,一点也没有失去什么。

反而得到了另外一种语言。


“一个人在的时候也不觉得孤独了,演奏完后,音乐好像带我去做了一次很远的旅行,想让它去哪儿,它就带我去哪儿,通过音乐让我有更多的其他地方的联想。”

我听到这里不由就笑了。


笙,又名竽,和巢,凤吹,凤鸣等等,中国古代乐器的一种,大约有3000年的历史。

我刚才用它做关键字搜索,结果显示的是偶像剧《何以笙箫默》和一个网络红人。

可见,乐器笙,已经差不多被今人遗忘了吧,除了“滥竽充数”的成语外。


我非常欣赏吴彤在演讲中多次提到老祖先时,就像提起一个博学平和的老邻居一样,

——我从未见过这样的态度。


古老的历法十二个月,对应着十二音律。

正月之音,对应的就是笙。(笙,太簇之气,正月之音。)

所以这个时间听到,谈到,倒是合乎历法规矩的了:)


“我们演奏它的时候,一呼一吸就是一阴一阳,笙斗就像大地,簧片是种子,长出来的就是万物,

其实我每一次吹的时候都是一次祈祷,都是我们祖先的智慧。希望用笙这样一个和谐的声音,可以影响到人,影响到人和自然的一种关系。”

这是演奏的再一重境界。

你在演奏乐器的时候,不仅是旅行,还是与万物的和谐,已经变成哲学了。


有一点给我印象深刻,就是笙演奏出来的一个音,都是多个音复合而成,

即使单独演奏,也能呈现融合的效果。

古代乐队演奏时,每个乐器都会有个性有地域的色彩,当它们同时响起的时候,多少有一点格格不入,

而笙,它的特点,就是融合,使得锐利没有那么利,柔弱没有那么弱,

就像天然的指挥,平衡着乐队的乐感。


由此我想到平和,在现代常常被解读于“不作为”。

但我实在觉得,保持平和比引人注目更为高级。

今早看到一篇文章,讲内心强大的人,就是已经找到了自己的“道”。

这个“道”,可以自洽地圆满解释他遇到和想过的绝大部分事情。

平和,就是一种道。


很多关于笙的传说,都与凤凰有关。

它的别名就是凤吹,凤鸣,吴彤现场表演了呼舌的技法。

乐声中,听闻鸟的鸣叫,翅膀扇动和风声。如果真的有凤凰,我就信乐中现身的就是它吧。

有人说笙空灵幽雅清灵,我更同意后一种说法,即它是有节制的,融合的,似乎具备一点文人气质。

比如那句“小楼吹彻玉笙寒”(李璟)。


我其实也不喜欢做件事情就上升到什么高度,但问题是上升到某个高度后,你会发现一切原本圆融自在,是一种自知的自在。

为什么我说《笙歌》是我看过的最好的《一席》演讲?

首先是我也没看过几集(哈哈),然后就是我看到的是一个自在的人,

他爱着他的乐器,不仅是安身立命的工具,更是灵魂交汇的朋友,

他并非拥有怎样可以敌国的财富,而是拥有自己的“道”,音乐道,

在上面尽其本步,游走自得,

世人万物,都是嘉宾,我用吹笙来助兴~

评论(3)
热度(20)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© duoduotalk / Powered by LOFTER